2006年09月12日 记者李林 |
出现在各地柯达快速冲印店中的《柯达告示》。 柯达与乐凯的联盟,这一曾经被誉为国企与外资企业合作的经典案例,也许会随着方的翻脸交恶而成为历史。日前,柯达中国公司新闻发言人田耕向媒体证实了双方不合的现状。也许,这正应证了中国的那句俗话:“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 回顾双方的合作,根据双方2003年达成的协议,柯达最终将获得乐凯胶片20%的股权,而代价是1亿美元。目前,柯达已拥有乐凯胶片13%的股权,是乐凯胶片的第二大股东。另外的7%股权转让将在今年下半年进行。 而在相纸问题的背后,似乎还存在着其他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乐凯胶片作为A股上市公司,目前尚未进行股改。一旦进行股改,作为其第二大股东的柯达也将支付股改对价。而柯达的前期进入成本较高,是否愿意支付对价以及如何支付对价都要与乐凯集团协商,其结果现在尚属未知数。因此,柯达与乐凯的合作还能走多远,值得下一步关注。 这一曾经的合作伙伴,真的会因此而分道扬镳吗? 裂缝从相纸开始 自2003年结盟开始,乐凯与柯达即成为外人眼中的恩爱夫妻。 2003年10月29日,乐凯与柯达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有效期长达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以1亿美元的现金和一套用于彩色产品的乳剂生产线,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并承诺不吸纳市场流通股;同时,柯达承诺向乐凯转让技术及设备更新;双方合作后,乐凯将继续生产和销售乐凯品牌的产品。 2004年初,乐凯保定厂印有Super Professional字样的彩色相纸面市,背印标识与柯达的皇家相纸近似。去年中期开始,由汕头厂生产的乐凯相纸也开始陆续上市,采用的也是与柯达皇家相纸相似的背印。对此,柯达认为,这容易使消费者误认为使用该种标识的乐凯相纸是柯达皇家相纸。乐凯相纸的背印标识与柯达皇家相纸的金背印相似,但却没有乐凯自己的商标。仅北京、天津市场,就将近有20%的冲印店使用这种乐凯相纸,而这些店原来使用的都是柯达相纸。 据悉,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柯达就正式提出,希望乐凯在其相纸背印中使用乐凯商标,从而巩固和发展乐凯的独立品牌,贯彻双方合作的基本原则。 对此,乐凯内部人士表示,乐凯和柯达是合作伙伴,对“背印”事件不发表评论。在胶卷市场日益萎缩的形势下,相纸市场成为双方的赢利点,与柯达相似的乐凯相纸,势必冲击柯达的市场。在利益面前,双方的合作关系出现裂痕。 面对乐凯相纸在市场上对柯达的冲击,田耕坦言“柯达忍无可忍”,此时距离乐凯同柯达宣布合作才不到3年时间。 对于3年前开始的合作,伊士曼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叶莺曾这样对媒体表示:“我们不是结婚,因为结婚会再离婚。我们是结义,是为了共同目标和价值观而结拜成的兄弟姐妹。” 分析人士认为,在相纸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同时,股权问题也已成为柯达与乐凯翻脸的重要因素。据了解,按照双方2003年的合作协议,乐凯应该在2006年4月前,择机转让2394万股国有法人股给柯达,使柯达的持股比例从13%上升到20%。但乐凯8月18日公布的2006年中期报告显示,柯达至今仍然只持有乐凯13%的股份。 合资乐凯已无作用? “柯达是想甩包袱。”一位胶卷行业内部人士分析称,在他看来,由于柯达的全球转型,通过与乐凯的合资来掌握中国胶卷市场的战略意图已经作用不大。 在同乐凯签订协议的2003年,在前任CEO邓凯达的推动下,柯达正式开始转型,即推行从传统影像到数码影像的战略转型。2005年,柯达100多年的历史上,数码业务的收入第一次超过了传统业务。 除了早期的胶片影像之外,柯达公司的战略支柱逐步在转型中转变为民用数码影像集团、医疗集团、胶片影像集团和图文影像集团。其医疗影像部门甚至也在出售的行列。而富士等同行也将自己的市场转向数码影像和彩色滤光膜等市场。很显然,在柯达全球的转型中,乐凯的地位毋庸置疑地下降了。 另一方面,乐凯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乐凯胶片(600135)的财报显示:2000年净利润为2.2亿元,2001年1.40亿元,2002年1.24亿元。2003年利润跌破1亿元,为8002万元,2004年7803万元,2005年2233万元。5年时间,其盈利能力下降了接近90%。而2003年10月与柯达的合资,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乐凯今年的中期财务报告表明,乐凯上半年利润比去年同期再次下滑9.38%,为1577万元。 而记者从柯达公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财报了解到,在柯达四大主业中,消费数码产品的营收为6.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胶片及冲印系统集团营收为11.53亿美元,相对于去年同期的15.03亿美元有较大降幅;医疗集团营收也下降了6%,为6.55亿美元;其他所有产品的销售额为16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2400万美元。惟一增长的便是柯达的图文影像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营收额达到了9.08亿美元。 这其实是自2003年9月柯达宣布向数码转型以来连续第七个季度出现巨额亏损。对于持续数季度的巨亏,柯达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解释称,亏损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重组费用和不断上涨的银价。 为了增加自己在数码影像方面的市场份额,柯达表示,将在2006年前投入30亿美元,在公司的三大战略支柱——民用数码影像集团、医疗集团、胶片影像集团之外,进行大规模的收购。 2003年,柯达以2.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赛天使集团旗下的数码印刷公司。2005年,柯达花费9.8亿美元并购全球最大的商业印刷公司克里奥。在这些收购的基础上,柯达组建了图文影像集团。此番图文影像营收出现增长,似乎表明柯达对克里奥等的收购已显成效。 当年柯达转型初次进入数码领域后,在不长的时间内,势头很猛,业绩在部分地区直逼甚至超过日系其他两家著数码相机厂商索尼与佳能,如2004、2005年柯达公司连续两年在美国数码相机市场领先,2005年柯达数码相机在整个北美市场销量超过佳能和索尼,但在今年5月,柯达数码相机却“门前失火”,被佳能抢了美国市场第一的宝座。 乐凯的前途在哪儿? 与2003年的击掌相庆、美好期许不同,如今的乐凯陷入了真实的发展困境:埋怨之声早已萦绕在乐凯周围,更有甚者,还指责柯达不守商业道德,欺骗了乐凯人对民族品牌的感情。 事实上,情况可能会比现在更加糟糕,因为按照行业发展趋势及柯达和乐凯的现状,乐凯在感光行业发展自主品牌这条路上将会更难前行。做出这样的结论并非危言耸听,当乐凯最终没有坚守住自我,选择柯达成为自己股东的那一刻起,乐凯实际上已经宣告了自身的落败。 |